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

资讯 / 电影资讯 / 在刑侦悬疑剧的外壳下,《刑侦12》实则是一部关于现代人心灵救赎的启示录

在刑侦悬疑剧的外壳下,《刑侦12》实则是一部关于现代人心灵救赎的启示录

更新日期: 2025-05-28


由腾讯视频与TVB联合出品,钟澍佳总监制,巢志豪监制,TVB77工作室制作的刑侦悬疑剧刑侦12》自5月19日上线腾讯视频全网独播、TVB翡翠台同步播出以来,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迅速突破21000。

在刑侦悬疑剧的类型谱系中,《刑侦12》以“新七宗罪”为叙事载体,将个体心理困境与社会公共议题交织,在探案的迷雾中探寻心灵的出口。连日来,凭借“剥洋葱式”环环相扣、层层反转的剧情,《刑侦12》已然成为2025年以来最烧脑的剧集,特别是将心理学元素深度融入刑侦题材的创作手法,不仅提升了剧集的智力快感,更通过对现代人心灵困境的深度探讨与积极引导,传递出作品温暖而坚定的人文关怀。

某种程度上,《刑侦12》就是披着刑侦悬疑剧外衣的社会心理剧。剧中,人格结构理论的应用、专业心理干预的呈现、家庭心理生态的剖析,以及对正义实现路径的探讨,共同构建了一套关于心灵救赎的完整叙事。在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”持续加强的当下,《刑侦12》带着文艺创新的自觉,呈上了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启示录。

“人格解离症”设定,承载着对现代人心理和谐的深切关照

“身体里面藏着一群人/谁和谁的纠纷/熟悉还是陌生/我们就是一个人/这个世界里面/没有人能发现/我和我们藏着的秘闻……”如果说《刑侦12》片头的大师格言暗喻了每集故事背后的心理机制,那么片尾曲《我和我们》则映射了关键角色的内心世界。

《刑侦12》讲述的是警司丁洛风(林保怡 饰)、“怪胎探员”刑凯(张振朗饰)因为一宗以“新七宗罪”为名的连环凶杀案联系到一起,并在心理学家杨芷菲(傅嘉莉 饰)的帮助下,追查整个神秘组织的故事。

刑凯(张振朗 饰)是一名患有人格解离症的“怪胎探员”,身体内共存着三重人格:主人格为理性克制的督察,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,为了公平会奋力争取和反抗;第二人格“阿贤”(吴业坤 饰)是从小缺爱的他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保护型人格,总是默默陪伴他、支持他、开导他;第三人格具有暗黑特质,是他自己难以控制的模糊存在。随着故事发展,丁洛风(林保怡 饰)同样显现出了人格结构的复杂性,在他表面完美的形象下,隐藏着家庭创伤导致的心理裂痕。

“人格解离症”的特殊设定,大大增强了《刑侦12》的戏剧张力和烧脑属性,这种创新,可以看作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巧妙化用。刑凯的三重人格,恰似本我、自我、超我的具象表达,主人格的冷静理性代表着自我的现实原则,堪称完美的第二人格象征着超我的审视,隐藏的第三人格则暴露了本我的原始欲望。如此设定,并非简单的猎奇,而是通过角色内心的撕裂与挣扎,特别是“自我”与“本我”的激烈冲突,揭示现代社会中个体在多重压力下的心理困境。

在心理学领域,人格是完整的、动态的自我组成,健康的人格不是对某一部分的压抑或否定,而是通过积极的调节功能,实现不同人格面向的和谐共存。可以说,《刑侦12》借助关键角色完成人格整合、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,升华了刑侦悬疑题材的专业深度,传递着对现代人心理和谐的深切关照。

聚焦“由心而治”,心理危机的干预、疏导成叙事亮点

健康个体心理,是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构成部分,亦是平安社会的基石。作为一部刑侦悬疑剧,《刑侦12》不仅有着扣人心弦的探案情节,更以心理学为手术刀,精准解剖罪案背后的成因与动机,同时以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,帮助受害者们重建自我认知。整个故事里,心理学既是破案工具,更是救赎之道,心理学专家杨芷菲以其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,成为连接法律正义与心理疗愈的关键纽带。

例如,“欺凌罪”案件呈现了对女性的PUA。与传统刑侦剧侧重刻画身体暴力不同,《刑侦12》敏锐捕捉到精神暴力的隐蔽性与危害性,并将之进行了具像化的表达。剧中,受害者被囚禁的场景触目惊心——加害者通过情感操纵,使受害者产生“斯德哥尔摩情结”,伤害甚大。杨芷菲运用心理学知识,拆解加害者的操控手段,并积极帮助受害者重建被摧毁的自我价值感。

再如,女大学生李欣创办“saturn1115”网站本是为了宣泄压力,寻求认同感,却被犯罪分子利用。网站的发展历程,隐喻了社交媒体时代的群体心理危机,在虚拟空间中,个体道德约束减弱,负面情绪迅速扩散,容易走向失控。杨芷菲在协助侦破案件的同时,持续展开对欣欣的心理辅导。这一情节,展现了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潜在威胁。将破案过程与心理辅导相结合,实则是在示范通过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,关爱青少年的成长。

通过将镜头深入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内心世界,《刑侦12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相:每一个偏离轨道的行为背后,都存在一个亟待修复的灵魂。尤为难得的是,《刑侦12》对于心理健康的探讨没有停留在个体层面,而是将其置于家庭系统乃至社会系统中考量,这种视角使剧集更具现实深度。

剧中,多个重要人物的人格特质,都能在家庭背景中找到根源:刑凯的人格解离症源于童年时期的阴影,丁洛风的矛盾性格源自小时候遭受过母亲的虐待,傅一鸣的心理异化与其家族的代际创伤密不可分……《刑侦12》关于家庭关系的立体剖析,向观众传递的核心信息清晰而有力:健康的家庭生态环境,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塑造至关重要。

《刑侦12》中的多个案件显示,如果当事人的心理问题能及早被发现和干预,许多悲剧本可避免。杨芷菲的导师、大学心理学教授傅洋山(曹永廉 饰)发起城市心导计划,以公益课堂的方式展开心理健康教育,进一步传递了整部作品用温暖与专业筑牢心灵防线的态度。这种前瞻性的心理健康观念,成为作品最具社会价值的部分。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:关注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幸福,也关乎社会和谐;构建健全人格不仅是心理学的专业课,也是现代人的必修课。这,或许正是这部刑侦悬疑剧,最希望传递给大家的正能量。




THE END
相关内容
*
*